当代水墨画与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无疑有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但它又并非古典形态的中国水墨画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当代水墨画虽然与传统水墨画同以水墨为媒材,但其绘画观念、艺术语言、笔墨形态等已与传统水墨画迥异其趣,它反映着当代人的情绪、心态和审美意识,成为观照当代人心灵的水墨世界。
多年前,曾见过一篇论文:《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及其写意传统》,从绘画史上阐明水墨媒材与文人写意画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水墨的使用,没有水墨表现的自由和独特性,就难以摆脱“应特象形,随类赋彩”的古典写实主义绘画观念的束缚,也就没有文人写意的产生和发展。
以文人写意画为代表的古典形态的中国水墨画,由唐宋元到明清以及民国,已发展到了高度的成熟。其中历代大师的杰出作品堪称瑰宝,将为今世及后永远珍爱、研究并从中吸取经验。但以美术史的眼光来看,它已是属于过去那个时代的艺术。而中国正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已经并正在引起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巨大变化。所以及时提出“当代水墨画”这个概念,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艺术实践的需要。
当代水墨画已开始走向世界。至于它在世界范围内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认同姑且不论,至少它已不必再为“像不像中国画”、“有没有传统”、“有没有笔墨”的非难所困扰,因为从名称上它已和中国画或文人写意画有了区分。因此当代水墨画与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可以是继承的关系,也可以是断裂的关系。
所谓继承,自然不是对传统水墨画的重复和模仿;所谓断裂,自也不能完全排除对传统水墨画的借鉴和吸取。至于像不像中国画的问题,只要不是仅仅着眼于它的外在形式,就很容易回答。前人也早有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的卓识高论。“迹”就是古人作品中以笔墨为核心的外部形式。如果说不像中国画就因为不曾重复古人的笔墨形式,那这种“不像”实在是很有创造性的表现。
一直认为笔墨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精萃部分;但同时又认为,越是精萃的东西越是不可重复。否则就是食古不化了。“化”就是要化去形迹,得其精魂。正如佳肴美食一样,也只能经过咀嚼消化吸收其各种养份而不能囫囵吞下。不师古人之迹,就要创造自已的迹,所以我们曾提出过创造新的笔墨形态包括程式的问题。
且看历代大师都有自已独特的笔法墨法皴法描法,笔墨有自已独创。这便是他们所创造的新的笔墨形态。而这种新的笔墨形态一经创造出来,便不容后人重复。创造新的笔墨形态,在笔与墨的改进和使用上还有着很大的潜力,但也不排除使用中国毛笔、烟墨以及宣纸以外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段。
古人作画不就用过头发、指掌、莲蓬絮、丝瓜瓤;不就曾以墨代色、以色代墨?新的笔墨形态自然不能凭空创造,它包括对传统笔墨经过消化的吸收,也包括对其它绘画的借鉴和从客体的各形迹中得到启示。 那什么是古人之心呢?这就是笔墨精神和写意传统。所谓笔墨精神,也就是笔墨的表现性以及笔墨的审美意味和情趣;所谓写意传统、则不仅是个人情怀的抒发,更表现为古人画中的生命意识、宇宙意识、人格精神以及形而上、象之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
当代水墨画不是抛弃传统,而是要站在当代性的基点上去学习和借鉴传统,发掘和消化传统。它更要求画家以历史的眼光和哲人的智慧去把握时代的脉搏,谛听宇宙的心音,关注人类的命运,洞察社会,颖悟人生,从而赋予当代水墨画以深层的时代内涵。当代水墨画应该是一个包容很大、自由度也很大的开放的系统。
应能包容当代多元的绘画观念、思潮和流派,包容具象、意象、抽象、半抽象,写实、写意、浪漫、幻想、象征等等各种不同艺术手法的实验和审美取向,让各种奇思妙想,在这个宽广的水墨世界里自由飞翔。当代水墨画这一既有古老绘画传统基因,又有现代思想培育的艺术,着于当代面向未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将会越发显示其生命的活力 ......
(新媒体责编:zpl05-0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