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我国公路货运安全水平吗?通过哪些数据能够评估卡车司机在途风险?我国公路货运安全管理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来聚焦本次G7物联与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科尔尼的合作活动。基于双方长期以来对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洞察与技术能力,在行业中首次提出「公路货运风险指数」(以下简称「风险指数」),用以观测不同时间、不同行业的货运安全状况,并据此发布首份基于长期真实观测数据的《中国公路货运安全白皮书2021》。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公路货运安全白皮书》的核心内容。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货运风险的全程可视、实时可管逐渐成为可能,及时反映和评估公路货运安全状态成为监管部门、上下游企业以及货运相关方迫切的需求。为真实反映我国公路货运安全现状,给关心公路货运行业安全发展的相关方提供一个及时、稳定的货运风险监测工具或数据平台,G7物联联合科尔尼在行业中首次提出「公路货运风险指数」(以下简称「风险指数」),以风险指数形式直观展示出货运风险的历史表现、细分行业间的货运风险差异和特点,并通过研究分析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建议,帮助公路货运行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我国公路货运安全现状如何?
1、货运风险程度总体上,跟随货运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从超过一个自然年的长周期数据观察可发现:公路货运的风险程度在整体上跟随货运流量的起伏变化而变化,货运淡季风险降低,货运旺季风险增加。
2、大宗行业货运风险指数>快递快运行业>危化行业
货物品类的不同将会影响运输路线的选择及驾驶行为。将典型行业的货运风险指数与其百万公里事故数进行对照可发现:大宗行业的货运风险最高,快递快运次之,危化品运输相对最安全。
3、快递行业的货运风险易受突发事件影响
对比2020、2021两年春节期间货运风险指数,可以发现2020年春节期间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快递快运行业运输几乎停滞,相应的货运风险指数要比承担维持社会正常运转运输的生产物流行业风险更低。
4、完善的主动安全管理体系可有效降低货运风险
对国内某大型快递企业在2020年双十一期间的货运风险数据进一步拆解后可发现「疲劳驾驶」并未因「行驶里程」的大增而大涨,反而呈下降趋势,对冲了里程增加带来的风险。这是由于在面对可预期的货运高峰,企业通过加强车队安全管理,提高司机安全意识,以及结合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主动安全管理(车机端IOT设备+A法+7*24h人工干预)综合效用的结果。
物联网技术下的主动安全管理价值几何?
1、使用G7物联主动安全管理180天货运风险下降18%
通过对使用G7物联主动安全管理服务的客户数据发现,实施主动安全管理的车辆,在使用15天后风险指数显著下降10%,在90天后下降13%,在180天后下降18%,货运在途风险改善明显。
2、缺乏IOT数据作为管理抓手
个体司机货运风险比规模车队高24%。通过对规模化车队和个体司机的公路货运风险指数研究发现,个体司机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实时风险数据作为管理抓手,其在途风险比规模化车队整体上要高24%,且个体司机更易受政策影响。
3、深度拥抱主动安全管理的企业能够创造超越性的成效
G7物联服务的客户中某快递快运企业,积极运用数字化安全管理工具,构建起卓越的主动安全管理体系,其平均货运风险指数最低,2020年度的平均安全水平是同行业平均水平的1.5倍,是安全水平最低的大宗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
4、基于IOT的主动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恶性事故赔付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主动安全管理能有效提升货运行业的安全水平,降低整个行业的事故发生,势必会给上下游产业带来积极作用。例如保险行业, 目前各大保险公司的货车普遍面临赔付率高、利润率低的问题,如果主动安全管理能被广泛普及、深度运用,保险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说明:
G7物联公路货运风险指数是基于司机疲劳驾驶、注意力分散、激进驾驶(急加速、急减速、路口超车)、路况里程(高速、非高速)等4大类风险因子,并结合风险引发事故的相关系数计算而来。具体样本与算法如下:
风险指数样本: G7物联主动安全服务覆盖的重型货卡(市场覆盖率>50%)。
2、指数计算方法:指数以自然周为最小统计周期,计算公式=(行驶里程”风险系数+典型危险行为”风险系数) /安全车辆总数,风险系数基于G7物联安全业务大量真实事故案例数据计算。
3、典型危险行为:疲劳驾驶、注意力分散、激进驾驶等,符合苏标、粤标、国标等各地监管要求的技术规范。获取完整版报告,访问g7.com.cn/big-data
(新媒体责编:zpl05-0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