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创业者未及时注册商标导致的发展问题,今后将得到缓解。全国首个知产灵活用权平台——十象知产日前正式上线,该平台将让广大创业者更低成本地使用商标。
商标申请晚一天网红品牌被迫改名
重庆集翊服装有限公司(简称集翊服装)的老板有一个梦想,做一个服装潮牌。
2018年3月6日,集翊服装成立。随后,公司取了名叫INDEED的品牌名,开始设计产品。集翊服装的老板是产品主义者,认为设计出好产品最重要,并没将商标注册放在第一位。
直到2019年8月8日,产品即将批量生产上市,集翊服装才将INDEED申请商标,类别为服装鞋帽。
INDEED服装先是在网上销售,效果不错;随后,集翊服装在线下开店。去年至今,他们已在重庆沙坪坝区、江北区、南岸区的商圈,开出了三家店。一些粉丝到店拍抖音帮他们宣传,很快NDEED就成了小众网红品牌,在山城小有名气。
也就是2019年8月8日、集翊服装申请INDEED商标的当天,浙江老板陈国栋也申请了INDEED商标。他申请的类别也是服装鞋帽。
按《商标法》规定,两个主体申请同一件商标,谁早一天申请,谁就能拥有商标;如果同一天申请,则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商标所有权。
前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INDEED商标权属抽签,集翊服装失败。集翊服装无奈,如果他们早一天申请,INDEED商标就属于他们的。
此时,集翊服装还有15000余件INDEED牌服装,但已不能出售了。10月3日,他们将这些服装全部送给重庆市民,同时启用新商标FAKEINDEED。在发现INDEED被人同日注册后,他们便申请了新商标,以作“备胎”。
没及时注册商标17%创业者遇麻烦
差不多在集翊服装遭遇商标困境的同时,曾是腾讯斗地主产品经理的冉波浪,和几位资深互联网人一起,谋划构建一个知产灵活用权平台——十象知产。为此,他们花了一年时间,跟踪调查了100位创业者。
他们发现,创业者面临一个困境:商标注册或购买成本高,若创业失败,商标可能没有用武之地,获得商标的成本就成了沉没成本;但若创业有起色,往往因没及时获得商标,需要花费比创业之初高很多的知产成本。
记者调查发现,在十象知产跟踪的100名创业者中,66%没有将商标注册放在及时必须清单。这66位创业者中,又有17名在发展中遇到品牌或销售问题:没有商标,产品无法进商超或网上销售;印好的包装因为名称被别人注册商标只得放弃;已推广的品牌中途改名;甚至还有一例因为侵权赔了别人8000元……
在集翊服装放弃INDEED品牌之前,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就遇到过相似问题。他将名叫皇茶的奶茶店开了数十家、创业一年后才开始注册商标。但是,有人比他早一个月申请了皇茶商标。没能拿到皇茶商标的聂云宸,最终花了40万元,购买喜茶商标,将皇茶奶茶店更名为喜茶。
2020年,我国新设市场主体有2500万户左右。这些创业者中,因未及时注册商标而造成的损失,应该是个巨大的数字。
原价回购注册商标成投资
在历时数月的产品研发后,昨天,十象知产首版正式上线。十象知产首席产品官冉波浪说,他们构建全国首个灵活用权平台,核心的出发点是降低创业者的用权成本。
据了解,创业者通过十象知产注册商标,如果今后不用了,平台可以将该商标授权他用,从而让拥有商标者获得长期收益;平台也可以代为出售,若出售未成,平台会保底原价回购该商标。创业者注册商标时,不用再担心创业失败后,商标注册成本成为沉没成本。
为了避免恶意注册,该平台规定,每个主体只有3件商标可以由平台原价回购。
此外,十象知产还即将推出商标租赁服务。冉波浪说,再过二十天,创业者就可以通过十象知产,按月、按季、按年租用商标。租赁费用,一个月最少只需五十元。
冉波浪说,创业者在租用商标时,还可以与商标所有人约定今后购买该商标的价格。创业初见成效时,创业者就可以按约定价格,将租用的商标买下来。
知产灵活用权节约社会资源
在全国知名律师游飞翥看来,知产灵活用权,除了降低创业者获权、用权成本外,还有一层深层次价值,节约大量社会资源。
游飞翥说,2020年,我国注册了911万件商标。但同时,数以百万件的商标正进入沉睡状态:一些创业者创业失败后,商标不再使用。这些商标可以通过灵活用权平台,通过租赁或非赚差价式出售给其他需求者使用,将从两个方面节约社会资源:
一是商标主要由文字组成,常用的文字有限,商标专用权决定好的商标名称数量有限。众多沉睡的商标中,有不少名称很好。将其重新使用,有利于节约商标资源。
此外,平台通过租售并举的方式,将沉睡商标进行利用,有利于减少商标注册量。他说,如果将上千万件沉睡的商标激活使用,可以减少上千万件商标注册,这将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新媒体责编:zpl05-0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