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苏州金龙移动核酸检测车驰援上海疫情阻击战

    苏州金龙移动核酸检测车星夜驰援,助力上海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2022年4月1日,上海浦西封控第一天。外滩、南京路几乎看不见车辆行人。另一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疫情“大考”,上海在全国各地支援下,正在与奥密克戎争分夺秒。就像2020年初驰援武汉,苏州金龙移动核酸检测车再次展现了硬核抗疫的实力。

    从安徽到上海   筑牢抗疫防线

    这一波新冠病毒疫情面对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要跑赢病毒,势必要加快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

    3月27日晚,上海市正式通告:3月28日凌晨起,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启动新一轮核酸筛查和区域管控措施。很快,上海不仅得到了全国各地送菜送物资的温暖力量,也迎来了浙江、江苏、安徽等地专门核酸检测医疗队的驰援。

    安徽省的专业核酸检测队伍,于3月28日晚开始陆续抵达上海。其中就有六安市疾控中心采购的12米苏州金龙移动核酸检测车。

    据了解,苏州金龙移动核酸检测车自2021年交付客户,以机动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在六安市本地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连夜行驶近600公里,对口支援上海核酸检测,苏州金龙移动核酸检测车作为应对突发大规模“网格化”筛查的“利器”,又一次正面迎战疫情防控,筑牢抗疫防线。

    高安全集成   每日可检测 6 万人

    苏州金龙副总工程师严则进介绍,此次奋战在上海防疫的苏州金龙移动核酸检测车,是基于KLQ6121车型开发的移动PCR检测实验室。

    它与一般客车或者一般医疗用车有何不同?

    首先,PCR实验室车厢的防护等级是要达到P2+,也就是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二级水平。不仅是气密性要求高,还要配备新风与负压净化设备,切断病毒传播、避免二次感染。其次,它要完成 PCR基因扩增的实验室分析。

    严则进表示,“海格12米移动核酸检测车参照了PCR检测实验室、移动实验室等行业标准,结合苏州金龙二十多年深耕客车与专用车领域积累的丰富研发和制造经验,深受客户信赖与认可。而在这款产品的开发,涉及到车内工作区布置和隔离、新风和负压系统及多种专业电器、检测设备集成,我们在整车布置、车体改装、专用设备安装调试和数据信息流传输等细节设计中,做了多轮论证,确保移动实验室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与操作便利性。”

    据介绍,这款海格12米移动核酸检测车,车内设置了“试剂准备”、”样本制备“、”扩增分析“三个工作区,配备管外杀菌、样本灭活,以及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等专业设备,具备完成试剂准备、样本处理、核酸提取、核酸扩增检测、图谱分析、出具报告的全流程能力。

    如果满负荷运行,这个移动PCR检测实验室一天能够完成6000管标本的检测。“也就是说,按照1:10十人混检模式,可以满足6万人核酸检测分析,基本能够覆盖上海市大型社区的筛查需求。”

    抗疫屡次建功   这就是中国制造

    抱着共克时艰、抗疫终究会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苏州金龙防疫系列车型,始终奔走在各地疫情防控一线,守护着每一座城。

    回望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苏州金龙第一时间复工复产支援武汉抗疫,克服了医疗物资和用工短缺、物流停运等一系列困难,一周内抢先完成生产首批20辆负压医疗救护车的艰巨任务,为救治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展现了中国速度的爆发力与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

    为此,苏州金龙收到了来自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感谢信。感谢信对苏州金龙出色完成了负压救护车生产任务,有力保障了全国特别是湖北武汉等重点地区的疫情防控需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认可和赞扬。

    严则进表示,也就是2020年初,苏州金龙基于多年客车定制开发、医疗专用车领域经验积累,针对疫情防控需求,规划了防疫系列车型的研发。“疫情防控是中国乃至全球共同的课题,作为具备研发能力、整车制造经验的车企,有必要做好产品上的准备,并做到快速响应。”

    目前,苏州金龙防疫系列车型包括:负压救护车、核酸采样车、轻客底盘全自动多功能P2+核酸检测车,大中型客车底盘移动PCR实验室等。产品生产周期在30天左右。

    2022年初,全国疫情多点散发,苏州本地也面临疫情冲击,苏州金龙一边做好企业疫情防控,同时坚持研发、生产与服务有序进行,并实力保障了北京冬奥期间的交通运输闭环管理,不负使命、回应客户期待。

    待疫情过去,让我们一起与苏州金龙跨过山和大海,穿过人山人海。

    (新媒体责编:pl09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