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月、4月相关部门就大宗商品价格、保产保供及金融安全等连续发声之后,5月中旬,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加强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和合期货表示,新一轮政策着重强调将继续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加强原材料产需对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衔接联动并进一步强化大宗商品市场监管,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
和合期货研究发现,本轮大宗商品涨幅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大价格上涨。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处于短缺状态,追踪23种能源、金属和农作物期货的彭博商品现货指数今年早些时候创下历史新高,包括石油在内的许多大宗商品期货价格都出现较大幅度现货溢价。
面对目前因全球复杂政经环境影响下的大宗商品市场,和合期货表示,相关部门在提升大宗商品供给能力的同时,已经多次强调严防资金大规模流入商品市场投机炒作。随着《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实施,将促进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发展,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避险、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实体企业除了练好内功,运用衍生工具提升避险能力,还应当借助于外力,运用期货公司提供的专业化服务进行风险管理。
除此之外,和合期货发现,资本市场与实体产业面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涨跌应对,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推动产业竞争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长期看,宏观经济对供求关系的传导仍然是影响期货市场定价的主要因素,但在短期,资本正在逐步成为期货市场定价的重要因素。
首先,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A股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的数量大幅提高,年内含有“套期保值”主题的公告份数突破1000份,此前,在2020年全年此方面的公告仅为750份。
其次,最为明显的一点是相关产业金融化,也就是目前学术界与监管机构所提到的大宗商品金融化。随着全球金融资本推动资源产业发展逻辑发生变化,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基准。和合期货阐述,学术前沿研究下的产业金融化大宗商品市场,既存在供需驱动的“产业周期”,又存在资本博弈的“价格周期”,两者相互作用,时而同频时而背离。后市,随着针对产业领域保供保产及期货法相关细则的落地,政策层面强调的加强商品供给,也会要求企业主动适应价格波动,用好期货工具,做好逆周期应对。
(新媒体责编:pl090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