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的《茶经》中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爱茶之人对號级品牌茶这种有着历史背景品牌,总想了解它配方背后相关的历史人物,来我们一起挖掘出更多“嘉禾乾聘號”故事。
一、“嘉禾乾聘號”前世今生
流传至今仍能在市场上找到的號级茶并不多,和上一期专访陈世兴(原普洱茶协会副会长)提到的“陈升號”一样,“嘉禾乾聘號”(现多称“乾聘號”)现在也是数一数二颇有名气的號级茶。该茶庄在唐氏家族的努力下获得了巨大发展,产品远销海外,是当时乾隆时期颇具名气的茶庄之一。
据坊间传闻“乾聘號”由乾隆皇帝亲笔提名而得名,据说天价茶“乾饼”“隆饼”“盛世饼”的由来就是因为嘉禾乾聘號为了纪念乾隆皇帝用了当时乾隆爱喝的那几款配方茶而出的纪念饼,今后代挖掘而流传至今。
经过百年的沉淀后,唐氏后人注册了西双版纳云茶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和“嘉禾乾聘號”商标并开始经营普洱茶,现在已经发展为中国茶叶的领跑者,那么百年前的唐氏族人的乾聘號又搅弄了怎样的历史风云呢?根据“嘉禾乾聘號”相关的历史研究著作和唐氏家族的回忆,可以梳理出乾聘號经营发展的相关历史印记,那也是唐氏家族兴衰之路。
二、茶若人生,起落浮沉
茶,不过两种姿态,浮起,落下;
喝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
喝茶品的是人生百味,而茶,便是人生。可以说,唐氏家族的境遇便是随着“乾聘號”的浮沉而兴衰变化。
明代《滇略》一书中称:“临安之繁华富庶甲于滇中,谚曰:金临安,银大理,言其饶也。”从文中可见,当时的云南范围内,临安府本身就多出尖子生,而石屏在科举中有“临半榜”的美誉,即石屏一县的上榜人数就占了临安府的一半,而唐氏族人便占了石屏一县的一半。
《石屏县志》等文献上载,从明朝始,至清朝前期,石屏人口一直呈增长之势,但从清朝中期开始至民国年间,石屏人口数量却下滑了。这是因为人口的不断增长,石屏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矛盾,许多石屏人开始“走西头”,元江,墨江,普洱,思茅,景东,景谷,江城,西盟,澜沧,孟连,勐腊,勐海,景洪,大理,缅甸,越南,老挝……一道道山山水水,一片片激流险滩,无一没有唐氏族人的足迹,一路向西的马帮战歌有了开始,就无剧终。我们现在说的励志口號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几百年前的唐氏族人早就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了,他们无畏无惧,赚钱经商的心念一定,绝无更改。唐氏族人更是“走西头”主力军,他们从思茅运盐到茶山去换茶(即今天普洱市的磨黑盐矿运盐到易武、倚邦一带换茶),再把茶拿去卖,“乾聘號”这时初具雏形。
可惜好景不长,“乾聘號”还没能继续发展壮大,杜文秀起义已经把云南弄得狼烟四起,不得安宁;建水的马如龙也在暴动,声势震动了滇南临安道府,战火随时会引向石屏。为避战乱,唐氏家族等石屏人收拾好细软,逃离他乡。易武,就是他们避难逃生的最佳地。于是石屏人山间铃响马帮来,有的结伴同行,有的跟随西进,路上苦是苦,倒也不太寂寞。石屏人大规模走西头,前后沿袭了百余年,石屏先人在迢迢的古道上演绎出一段段赶马移民的诗史。
易武不易,终成石屏先人的第二个家易武,傣语译音,意为“美女蛇之地”, 这个意思为这个地方渲染出某种神秘传奇的色彩。后来走西头这困境之下披荆斩棘寻求出路的这段声势浩大的历史被后人提到不过一句:走西头就是到思茅、易武一带谋生。然而当年的艰辛由唐氏家族的历史记录便可见一斑。不过祸兮福之所倚,易武便是“乾聘號”得以扎根发展之地,易武茶便是“乾聘號”的前身。
清朝《滇海虞衡志》中记载:云南迄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产易武较多。易武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万人。我们熟知的普洱茶,是无法逾越易武的。易武对于普洱茶,相当于景德镇对于陶瓷,苏杭对于刺绣,安徽泾县对于宣纸。易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山脉波状起伏。最高处海拔两千米,最低点六百米。这种起伏的地理地貌,适合各种植被生长,湿度大。旱季雾浓,日中方散,雾凝如雨,茶质优良。易武种茶的历史,颇有些年份。古时的易武茶,据说是唐朝易武的濮人无意中发现的。古时濮人狩猎,吃老虎熊豹肉,一次,濮人吃过烧烤的老虎肉后,口干舌燥难耐,濮人随手掐折了些树上绿意盎然的叶子,放在罐里煮,叶子汤水散发出怡人的味道,待得撤了火,汤水温却,端起瓦罐,喝之甘之如饴,焦渴顿消,身心舒坦。这个口头的传说,与石屏道士赶赴易武看山势风水的故事异曲同工。于是濮人开始种茶,他们把茶叶当成生活中的重要饮品。但濮人是游耕民族,以狩猎为主,贫困导致他们经常迁徙,茶叶的种植非常粗放,更谈不上用心管理,所以以后的各个朝代,易武茶都不瘟不火,不成气候。元朝时期,战争与疾病令易武土著村寨迁并,人少茶衰,明朝又有了一定的恢复。有清一朝,自乾隆始,政府对茶叶交易的管控逐渐温和,易武茶叶终于开始兴盛起来。此时,正是石屏人开始入迁易武的时候,也是唐氏家族乾聘號的品牌真正做出突出成绩的里程碑。
三、“乾聘號”之声名鼎沸
唐氏家族逐渐把易武茶做大做强,由乾隆皇帝赐名的乾聘號撑起了易武茶业的半壁江山,在普洱、石屏、香港开有分店。清朝乾隆年间,乾聘號普洱茶就被官府定为贡茶,长期作为贡礼献于皇家。选料精细,做工优良,茶韵悠远,令乾聘號普洱茶在业界享有“普洱茶后”美誉。
满堂风雅颂,明吐茶道;
半壶日月星,暗含禅机。
当时唐氏家族的族人于乾隆年间通过了乡试、会试,取得进京殿试资格,无奈路途遥远,交通闭塞,阴雨连绵,只好作罢。但心有所期的唐氏族人很聪明,委托来地方监考的钦差大臣带易武茶叶进贡乾隆皇帝。当乾隆皇帝喝了这份贡茶后,颇为欣赏,大为赞叹,称其为“难得佳物”,赞此茶:“汤清纯、味厚酽、回甘久、沁心脾、乃茗中之瑞品也”,并御批“瑞贡天朝”。制成金字大匾赐给唐氏家族,特许唐氏家族世世代代将牌匾悬于门楣之上(匾额至今仍然存在,收藏在景洪市,易武镇的匾额为仿制),并且拨了每年两千两银子的专项资金,命易武地方官员挑选茶叶,进贡皇宫。皇帝及皇室家眷的饮茶习惯也变成了“夏喝龙井,冬喝普洱”。
那清香袅袅的茶,那泛着青铜之韵的茶,那笑傲风霜雨雪的茶,把最嫩的心尖供奉出来,把荒凉留给山坡,乾聘滴落的茗露,幡然醒悟了一个茶的国度。
乾聘號店主其子唐嘉谷天资聪颖,于乾隆二十九年,以总成绩第一考取经济特科状元,填补了“云南不点状元”的尴尬空白。其他茶庄还有东和祥(义兴祥)、泰东祥、宋兴昌、元泰丰、鸿庆號等等。这些茶庄原址现在都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商业的繁荣与茶叶产量的猛增,还让唐氏家族所在地易武成为了“茶马古道”的始发地,那一时期,以易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朝四方散射开去,主要的有:易武—老挝—越南—香港;易武—老挝—万象;易武—老挝—泰国;易武—大理—拉萨;易武—昆明—北京。在易武古镇唐氏家族集中居住的十字街村,至今保留着易武贡茶进京的起运点——公家大园,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家大园是普洱茶辉煌历史的遗迹。百年前,每到乾聘號贡茶进京,都会先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在鞭炮和锣鼓声中,当地的官员、官兵、茶庄老板、制茶的师傅以及当地的老百姓一行人等,先是到石屏会馆关帝庙拜祭关羽。关羽当年过五关、斩六将的威猛故事,一直对上京进贡茶叶者有精神上的安慰作用,拜祭关羽也希望这趟进京之路能一路平坦。拜祭完关羽后,众人来到公家大园,向乾聘號贡茶磕头、行大礼,极强的仪式感,一点马虎不得。中午时分,随着令箭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马帮带着乾聘號贡茶正式启程赴京。
一杯乾聘茶,默念红尘,笑含杯中日月乾坤之深意。
四、乾聘號的困境与前行
创业不易,但唐氏族人一直在苦苦坚守易武良心赚钱,所得财富,除了巩固家业,也不忘造福一方水土。比如修桥补路,既方便马帮通行,也为易武百姓带来便利;比如建盖多个石屏会馆,扶危济困,集体商议事务;比如重视教育,建盖学校……任何一个品牌,必须建立在和平的环境下,至少不能受到大灾大难的侵扰。易武茶在唐氏族人的手中辉煌了一个世纪,但仍然脱离不了阵阵剧痛的宿命。1936年,越南的法国殖民者阻挠中国茶进入越南,乾聘號往东南亚的销路被阻断;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各易武茶庄倒闭、茶农流散。南京政府财政部控制的中茶公司则选择佛海(今勐海县)建茶叶中心,乾聘號也日趋衰微。易武唐氏族人在国难当头,依然顾全大局,以国为重,出资出力,购枪购炮,出征战场,为抗战奉献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国内战争时期,易武唐氏家族涌现出一批批革命志士。战歌一曲,浩气长存。易武因为有了唐氏族人,墨染铅华不一般。
和平重返人间,刚刚解放以后的易武,浑无当初的繁华景象,唐氏家族不忘初心地经营茶叶,成立茶叶公司,拥护新中国的合作社组织。百物凋敝,好在茶山还在,茶树还在,这是易武唐氏族人的根。易武的茶叶品质依然清纯,乾聘號香味不改。
五、“乾聘號”之功成
石径,屋檐,瓦顶;天井,耳房,炊烟。古道微风马鞍,夕阳西下,唐氏后人走天边。 随眼望,院依然,古老的建筑依然还是百年前的风貌。保存最完好的是乾聘號旧址,门前石墩上垫有木质穿斗,房屋间架是重檐阁楼式的土基墙四合院,门楣上“瑞贡天朝”的匾额虽然是复制品,但依然熠熠生辉,这是一个毫不打折的老字號,它记录着唐氏家族百年前的辉煌。
而百年后的今天,乾聘號仍经久不衰,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2018年中国品牌之都(晋江)秋季茶王赛,清香普洱茶优质奖;
2019年第八届中国海丝名师茶王争霸赛,清香普洱茶银奖;
2020年中国品牌之都(晋江)秋季茶王赛,浓香铁普洱茶优质奖;
2020年第十届中国海丝名师茶王争霸赛,普洱状元茶王;
2020年第九届海峡两岸茶文化秋季茶王擂台赛,浓香型普洱茶铜奖;
2021年第十二届中国海丝名师茶王争霸赛,清香普洱茶金奖茶王;
2021年第十二届中国海丝名师茶王争霸赛,普洱状元茶王;
2021年厦门第二届海丝国际杯茶王赛,浓香型普洱茶金奖;
2021年“舌尖上的茶香诚信商家第一名”
......
并非夸许,乾聘號茶有近乎神迹之处,打断枝条,插上土就能成活,万能的再生,一万次酷刑意味着一万次的繁茂,十万、百万、千万次的慷慨。真正的好茶总是携天地之灵气,禅于内,行于外,最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在火汤中舞蹈。跳跃着的乾聘號茶的小小嫩芽,却有铁的品质,蝶的梦境。形如铁,色如铁,重如铁。乾聘號茶的心中仰慕名山胜水,自然显露锋芒,就在这一盏琥珀色的乾聘號茶中,它是由土生土长出的木经过火上的铁锅炒制,最后水让他复活,一盏茶里汇聚金木水火土。三千世界鸦杀尽,与君共饮到天明!
(新媒体责编:wan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