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按着痛吗?”“身体放轻松,扭动脖子”……在黑龙江省安达市惠民门诊中医正骨科内,孙丛晓身穿白大褂,面带微笑,仔细询问着患者的病况,通过双手就能确定患者的病情,这就是孙丛晓令人称奇的正骨绝活。
孙丛晓,现年66岁,自幼钻研中医专业知识,后考取中医医师资格证,从医40余年,擅长中医正骨复位,又将小针刀松解术与中医正骨完美结合,对骨伤病治疗有特效,为广大患者快速解除骨伤病痛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上午,面对络绎不绝的患者,孙丛晓一直面带微笑,耐心解答、查体、治疗,每位患者痛苦不堪地进来,面带微笑地离开。
“医者仁心”在孙丛晓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亲身感受中医正骨的神奇
记者在黑龙江省安达市惠民综合门诊中医正骨科诊室内外看到,门前侯诊区挤满了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慕名而来或远道而来。因为,孙丛晓有一手正骨绝活,很多被多家医院认定必须手术的患者,在他手上不手术病情就能得到缓解,令患者称奇。
“我患有脑血栓后遗症,手脚、腰部麻木,经多方治疗无效,听说孙丛晓大夫有绝活,就慕名而来了。”早早来到门诊的58岁患者田师傅被家人搀扶,看到孙丛晓大夫,着急地说。孙丛晓询问田师傅的病状后进行检查,采用点穴、正骨及采用针刀松解术施以治疗,当时田师傅身体部位麻木感觉就见轻,孙丛晓大夫告知田师傅及家人,这种情况经过三次治疗后其麻木的体感症状会消失。
手摸骨伤通晓X光机
“孙大夫,我感觉脖子后面不舒服,‘滋儿’一下特别疼。”在门诊,一位患者跟孙丛晓描述着症状。询问了一些基本问题后,孙丛晓让患者坐在专用的诊疗椅上,双手按着患者的肩颈部,确定疼痛点后,孙丛晓让患者举起一只胳膊,他则一只手按着患者的痛处,另一只手抱着患者的头轻轻向右转头,伴随着“放松,放松”的嘱咐,只听见关节“咔嚓”响了一声,孙丛晓又以同样的方式让患者向左转头,同样听到了清脆的一声关节响声。随后,患者转了转头,惊喜地说“现在不疼了,低头也不晕了,感觉特别轻快。”
“我刚才用的这种手法是典型的中医正骨手法,虽然看着简单,但操作起来特别复杂。”孙丛晓说。
“正骨手法是中医伤科的四大治疗手法之一。简单说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伤处,用双手通过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等多种方法将患者骨折、脱位或错位部分进行整复,是我国中医骨伤科学的瑰宝。”孙丛晓说,中医里讲的“骨错缝”存在的移位非常细微,多在1—2毫米之间,在影像学检查中极难显示出如此细小脊柱椎体变化,容易漏诊,故诊断主要依靠医生触诊。通过医生手的触诊,判断内在关节的一些轻微错位,摸到这个位置以后,根据错位的方向调整病人躯干的一些角度,用一个轻巧的方法把关节复位。所以正骨手法是一项专业技术,具有很强的学科性,要求医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进行反复手法训练,才能做到“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并非一朝一夕者所能掌握。
据了解,为练习摸法,孙丛晓在下了很大功夫。
“触诊主要靠大拇指外侧,刚开始不会用力,都用的拙力、蛮力,吃了不少苦。”孙丛晓回忆道,大拇指在练习中,经历了疼、脱皮、开裂,好了再疼、脱皮、开裂,反反复复,最后形成一层厚厚的茧子,导致大拇指外侧明显比内侧高。随着技术的提高,熟练程度的提高,慢慢学会使用巧劲后,拇指也就会有所恢复。“真正学好这个技术,得有几年功夫,必须特别专注才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丛晓触诊越来越准确,找他来正骨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当日,孙丛晓在门诊接待了68岁李女士,她间隙性跛形,走路外脚掌先着地,经过触诊,结合X光片,孙丛晓用双手一按、一扳、一扭的正骨手法及小针刀术治疗后,一次见效,李女士行走一切正常。
58岁李女士,患有肩周粘连,自己的手摸不到自己的脸,生活中带来诸多不便,经孙丛晓一次施治,当时见效,许久没有触及到自己脸的左手轻松摸到,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通过中医正骨手法,很多需要手术的患者现在都恢复得非常好,基本上日常生活工作都没问题。”孙丛晓自信地说。
创新手法提高正骨安全性
孙丛晓在中医正骨执业近四十余年里,从未敢掉以轻心,视每一位患者同家人一样负责。
王师傅是孙丛晓的一个“老病号”,他经过孙丛晓大夫治疗两次后觉得正骨理筋很有效果,因为距离惠民门诊远的原因就在自己小区附近找了一家按摩店做了两次治疗,结果又动不了了。据王师傅回忆,按摩店做治疗时力度很大很生硬,第一次做完就觉得不舒服,抱着可能适应一下就会好的想法又做了第二次,结果症状越来越重,不得已重新找到孙丛晓治疗。
“来我这就诊的一部分患者是因为受到不正规的正骨治疗后导致病情加重。”孙丛晓说,民间有很多正骨诊所,医生的正骨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只靠蛮力,导致骨关节错位更加严重。于是,他便有了改良传统正骨手法的想法。就是以手法定位牵引、挪移、复位,对颈、胸、腰、尾椎和整个骨盆、脊椎骨关节、椎间盘及脊柱周围相关软组织、肌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其退行性病变进行平衡矫正,以恢复其脊柱、骨关节、椎间盘整体、内在、系统的生物力学的平衡关系,解除脊柱周围软组织、肌肉组织、血管系统等的急慢性损伤造成的病理改变,达到调节其外在生物力学平衡和内在气血、阴阳、虚实、寒热平衡。以此来治疗各种人体骨骼错位、变形、侧弯、突出、膨出等相关病痛症状,并对脏腑系统病变也有积极的治疗效果,这也真正让中医治病不拘泥于病,不拘泥于症,不拘泥于时,不拘泥于法,不拘泥于方。他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文献报道的相关病例,认真研究导致损伤的机制,几经尝试后,孙丛晓以医者和患者相互配合变换体位方法代替医者治疗患者静止的传统治疗方法,治疗上减轻患者的疼痛,从而减少患者的恐惧感,提高了正骨手法的安全性、患者的舒适性,并取得了更好疗效。
经过诊治病例甚多,可谓举不胜举。
传道授业将正骨绝学传承下去
除了治病救人,孙丛晓一直心系将中医正骨发扬光大的使命,希望将自己的正骨疗法传承下去。
孙丛晓告诉记者,“他今年66岁了,在今年2月又考取了中医正骨高级职业培训师资格证,有心广收门徒,贡献秘方,传授技艺,为的就是将祖上的好东西代代相传下去”。
最初之时,只要有人前来诚心学习中医,孙丛晓都会倾囊相授。但他后来发现,一些学徒学到技艺之后,在为患者治病过程中,为了挣得更多的钱,开始兜售来路不明的膏药。从此,孙丛晓也为自己收徒定下一个规矩,前来拜师学艺的人不仅要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更重要是的要以德为先,以品为重。
除了师徒传带,在他看来,只有将祖传技艺、心得体会,以及大半生的诊断经验保留下来,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代相传,也才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运用好,更好的造福人类。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