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建志)台湾一位50岁中年男性数月前罹患重感冒,COVID-19快筛阴性。咳嗽、发烧、喉咙痛缓解后,却持续晕眩迄今,只能天天服用止晕药,以免噁心呕吐。走路时会歪歪扭扭,一直以为走在向左偏斜的地面上,好像快要跌倒。平躺时仍旧会晕眩,除非侧卧。曾以为是脑卒中,电脑断层及核磁共振检查正常。曾以为是失眠引起自律神经失调,服用过血清素受器调节剂及抗焦虑剂,也接受过神经调节疗法。
就医时,我请他闭起双眼,发现他身体一直向右偏。我还发现他右侧耳膜略显红肿,听力检查显示右耳听力略差,右耳听毛功能检查呈现异常,右侧球囊颈肌诱发电位呈现异常,原来是罹患内耳炎性球囊病变。
根据解剖,球囊位于内耳耳蜗及椭圆囊之间,内有垂直排列的耳石斑,用于感受人体垂直方向的加速度,例如搭电梯时,电梯下降,球囊内耳石斑会因相对加速度而向上浮,因此感受到「下降」;电梯上升,耳石斑因相对加速度而向下沉,因此感受到「上升」。
图说:右侧内耳炎时,右侧膜性球囊也跟著发炎,内淋巴液比重增加,耳石斑向上浮起,纤毛群弯折,患者以为站在向左偏斜的地面上,为维持平衡,身体会反射性地向右偏移。
一旦中耳发炎持续,衍生内耳炎时,耳蜗会分泌出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内淋巴液,压迫柯缔氏器,弯折听毛细胞,引起耳闷。当比重增加的内淋巴液循环到球囊时,耳石斑向上浮起,球囊之前庭讯号输出减少;侧卧时,2侧原本垂直排列的球囊耳石斑,均变成水平排列,暂时不受内淋巴液比重影响,耳石均匀分布,病症消失。
此病治疗,以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副肾皮质素及抗组织胺为主,设法消除感染,缓解发炎及过敏,需持续数週;可辅以平衡训练,矫正大脑对于平衡失调的错误认知,晕眩会逐渐缓解。过程中需避免剧烈运动,否则球囊耳石斑上的耳石脱落,进入联接管,会堵住内淋巴管,阻碍迴流,内耳会发生水肿,引发梅尼尔氏病,产生剧烈眩晕、耳鸣及听障。(作者为中国台湾高雄的元景耳鼻喉科神经科诊所医师)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