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回升,细菌、病毒开始活跃,加之天气复杂多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有所下降,所以春季比其它季节更容易使人生病,因此古人也有“春瘟”的说法。
特别是最近,很多人被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出现了发热、头痛、全身痛、咽喉痛、咳嗽等症状。
那么,流感是“瘟”么?中医药在治疗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与流感等 “瘟病”对抗的 千年智慧
“瘟,疫也”,“疫,民皆疾也”,今常并称指具有传染性、可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如流感、新冠等都属于中医瘟疫的范畴,中医称流感为“时行感冒”或“时疫感冒”。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此处的“温”同“瘟”,是指流行性的急性传染病,从字面来看,即可知属于热病,即体温急速上升,出现发烧状态,古时叫温病。
温病有温与疫的不同,其区别即在于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大小强弱。温病中不传染或传染性小的,称为温病;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引起大流行的,称为温疫,即现代医学所称的流行性传染病,其最大的特点是发病迅速,传染性强,病情危重凶险,且经常大范围暴发流行。流感正符合中医对此类疾病的认知。
中医药有着丰富的抗疫理论总结和临床实践经验。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自西汉以来两千多年间我国发生过300余次瘟疫流行,平均每6年发生一次,大疫之后必有良方:东汉名医张仲景创制的名方麻杏石甘汤流传千年长盛不衰,明代名医吴又可善用“将军”之称的中药大黄通腑泄热、截断病势发展,清代名医吴鞠通发明治疗瘟疫的经典方剂“银翘散”一直沿用至今。
构建人体“清瘟”四道防线 的三朝名方
当代我国医务工作者针对呼吸道流行性传染病同样研制了一些经典方药。中药连花清瘟就是一个专门“清瘟”的药物,在治疗感冒、流感方面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人更体会到了它作用的可靠,那么连花清瘟为什么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有着确切的效果呢?
该药汇聚了历代医家治疗外感温热病的用药精华,以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银翘散为基础方,汲取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治疫病善用大黄之经验,同时还加入了广藿香、红景天,全方十三味药材合用,效果专一,力量宏大,四个方面阻断瘟疫在人体传变。
第一,是体表,这是病毒侵袭人体的第一战场。这个时候因为正邪交争,会出现发热、喷嚏、流涕等症状。连花清瘟组方中的“银翘散”,可以起到良好的疏散外邪的作用。
第二,当疾病进一步发展,由体表入里,表现为热证,会出现高热、咽痛、咳吐黄痰等“肺热”的表现,连花清瘟组方中的“麻杏石甘汤”具有宣肺泄热之功效。
第三,为了使邪毒尽快排出体外,连花清瘟组方中加入大黄通腑泄热,使邪毒从肠道排出,退热不反弹,且可缓解便秘。同时也截断了体表热邪进入体内的途径,阻止病程发展,避免病情转重。
第四,连花清瘟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组方中的红景天,扶补人体正气,调节免疫增强患者抗病康复能力,促进疾病痊愈。
据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基础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可以明显抑制鼻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该药还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多种细菌,有利于治疗混合感染。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多项临床研究同样发现,连花清瘟组方具有很好的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退热、增强免疫作用,对感冒、流感、新冠感染等病毒性呼吸系统传染疾病显示出多靶点、整体调节的特色优势。
可以说,两千年中医药在疫病防控中的宝贵用药经验,造就了创新中药连花清瘟,现代标准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验证了其对于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典范。而且,因为连花清瘟这类中成药针对的是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这样一个外感热病的症候群,所以无论是普通感冒、流感,还是新冠感染,只要表现出这样一个症候群,都可以应用。
此后一段时间,我们仍会面对各种病毒的侵袭,在防治方面,基本方法没有太大差异,一方面提高身体免疫力,做好防护,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疾病科学用药、对症治疗,就一定会战胜病毒,拥抱健康明天。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