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有关“咽喉炎”的话题持续登上热搜。根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监测网络提供的9月份数据显示,近期发热门诊就诊的发热、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中,呈现流感病毒、新冠病毒、支原体等多类型病原体交织的情况。预计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以流感、新冠等病毒为主的各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一定程度增多,需加以关注。
那么,对于当下流行的不同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后的症状,我们该如何鉴别呢?其实在临床上,不同感染的症状表现确实具有很多类似的特征,当然也存在各自的特点,下面就给大家解读一下。
仔细鉴别,发热、咳嗽到底得了哪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专家介绍,流感、新冠感染都属于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
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无论是甲型还是乙型流感病毒,其潜伏期相对较短,一般为1-3天,流感病人发病急,症状严重,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关节痛等症状,其中,头痛、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明显。对于老人、孩子、孕妇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流感也可导致重症肺炎的发生。从发热程度看,流感患者发热相对较明显,大多数体温会达到39℃以上。
感染新冠病毒后,潜伏期多为2-4天,主要表现多为发热、乏力、干咳,部分患者以嗅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味觉障碍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等症状。此外,新冠患者发热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以无发热,严重者可见持续性高热。
另外,最近感染率上升的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与病毒不同的致病原,其发病以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多见,症状轻重不一,大多起病不急,有发热、厌食、咳嗽、畏寒、头痛、咽痛等症状。发热程度中等,一般在39℃上下,与病毒性感染相比,一个明显的不同是感染后潜伏期较长,一般为2~3周,支原体感染一般需要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科学用药,应对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引发咳嗽
总体来看,普通人群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重点还是考虑是否存在流感或新冠病毒感染。对于发热,如果体温超过了38.5°C,可以通过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进行缓解。而对于咳嗽、咳痰、咽部不适,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对症药物进行改善,像是常备中成药连花清咳片,止咳化痰,安全性高、适用人群广。
事实上,咳嗽是呼吸道受到外界和内在刺激后的防御性神经反射,比如冷空气、烟尘的吸入,食物、异物误入呼吸道等等,呼吸道自身也会产生分泌物——痰液。在疾病状态下,比如呼吸道感染,痰液的分泌会增加并且变得粘稠,这些刺激都会诱发咳嗽反射。机体通过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排除体外。因此,少量的咳嗽咳痰有助于呼吸道的自我净化,无需干预。但是频繁剧烈地咳嗽,对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造成影响时,就需要治疗了。
中医学认为,咳嗽为肺脏疾患,多由肺的宣发肃降等生理功能受影响而引起,通过中药治疗,既能润肺止咳,缓解咳嗽造成的相关症状,又能强壮肺脏,调节肺功能。连花清咳片依据“宣肺泄热,化痰止咳”治法,具有“快速止咳,清肺化痰”的作用特点,组方融汇东汉张仲景《麻杏石甘汤》宣肺泄热,明代叶文龄《清金化痰汤》清热化痰,可缓解气道内炎症、保护气道黏膜、减少痰液生成,对于感冒、流感、新冠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慢阻肺等疾病引发的咳嗽、咳痰治疗,连花清咳片都具有清肺、止咳、化痰等多重优势,可有效改善咳嗽咳痰症状。
在此前的新冠疫情期间,针对连花清咳片开展的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显示,该药可明显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提高呼吸功能,减轻肺损伤。研究还表明,连花清咳片止咳化痰起效迅速,能明显缩短单位时间咳嗽、咳痰次数,减轻气道炎症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气道痉挛,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同时,通过减少痰液生成,降低痰液黏度、促进痰液排出,通畅呼吸道。基于确切的疗效和科研证据支撑,连花清咳片已被38个国家级、省市级诊疗方案推荐,其中7个国家级新冠诊疗方案推荐,31个省市级新冠、流感诊疗方案、居家用药指引及储备用药目录推荐。
总之,学会识别不同呼吸道传染病,对症用药选择安全性高的中成药连花清咳片来缓解咳嗽咳痰,加快病情康复,是这个秋季普通人群应对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更优选择。
(新媒体责编:王维)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