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长寿密码揭秘:基因仅占一成,剩余90%是因为它?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在追求健康长寿。秦始皇曾尝试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就连豪放旷达的东坡先生都不禁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表达了对生命长久、自然永恒的向往。

    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平均寿命有了显著增长,从1913年的34.1岁提高到了现在的73岁,差不多翻了一倍。尤其是在最近十年里,随着一些延缓衰老关键技术的突破,许多名流富豪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来换取更健康的长寿生活。

    近期,京东平台上的金力莱NAD+品牌凭借其出色的抗衰效能与前沿科技,毫无悬念地荣登长寿抗衰首选的荣誉之巅。这一品牌背后的核心力量源自三井制药享誉全球的RESIRT专利技术,该技术是三井制药历经长期科研攻坚,在抗衰老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项璀璨科研突破。

    金力莱NAD+通过应用这项革命性的RESIRT专利技术,成功实现在实验动物模型中显著降低衰老速率高达28%,并有力提升了机体生理机能的青春化水平。此项成果不仅强有力地证实了其在生物科技领域的深厚底蕴,且在短期内迅速赢得了国内高端消费群体的热烈青睐,成为他们在探寻“青春永驻”道路上的首选方案。

    这一重大进展标志着抗衰老科技行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尖端科研成果已成功跨越社会资源分配的传统界限,逐渐渗透到广大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开启了全民共享延缓衰老、提升生命质量的新时代篇章。

    ▲自1770年以来世界各大洲人类平均预期寿命

    人们普遍认为早在出生前每个个体包括性别、样貌甚至寿命等所有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基因“拍板决定”,果真如此吗?

    反转来了。

    年初,有“延寿技术教父”之称的哈佛医学院衰老生物学中心联合主任大卫·辛克莱尔(David Sinclair)在业内顶级学术期刊《Cell》发表论文,他表示一个人长寿与否基因在其中仅仅起到10%的作用,其他90%则受到日常生活方式与环境影响。换言之,改变生活习惯和科技干预均能对寿命产生作用。

    硅谷富豪布莱恩·约翰逊(Bryan Johnson)为期7个月的“蓝图计划”成功让他各项生理指标“年轻”了几十岁。看似神迹的背后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苛刻与坚持。每天五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服用番茄红素、可可黄烷醇、NAD+产品等100多种各式补剂并进行1小时晨间锻炼。饮食更是精确到1977千卡能量摄入。除此之外,他每周进行皮肤激光治疗、定期注射生发药物,甚至用电磁机器强化骨盆增大排尿强度只为保持夜间睡眠质量。

    风靡全球的健身天后帕梅拉也有一套自己的习惯:她略过早餐,中午12-13时开始进食。完全戒糖,用枣、龙舌兰汁等自然食物代替甜食,运动方面更是形成一套自己的体系,引得健身爱好者竞相学习。当然作为回报,她得到了近乎不老的身体状态与健美体形。

    相比这两位极端自律近乎偏执的 “超人”, 大部分追求延缓衰老的“普通人”还是选择了更为快捷有效的口服衰老抑制剂,从金力莱NAD+进入中国市场后在京东等平台获得百万关注足可见一斑。

    科技能帮人解放双手,目前抗衰老领域也出现了两种尖端技术正在把轻松延缓衰老变为现实——来自哈佛的NAD+提升技术(NAD+是细胞内负责能量代谢和细胞修复的重要分子)和来自“全美第一医院”梅奥医学中心的希诺裂(Senolytics)。

    2019年,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在权威科技期刊《Cell》发布论文,他们通过基因疗法提升老年小鼠体内的NAD+水平,把其原本仅剩2个月(相当于人类6年)的寿命延长到4.6个月(相当于人类13.8年),甚至老年小鼠的外貌都有恢复年轻化的趋势。而梅奥生物学家詹姆斯·柯克兰(James Kirkland)通过希诺裂技术靶向清除衰老细胞,成功将实验小鼠的寿命延长36%。

    NAD+增强技术在抗衰老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金力莱NAD+抗衰剂集成了三井制药的先进RESIRT核心技术与希诺裂的双重衰老干预机制。这一创新科技在高净值人群中赢得了广泛的信赖与忠诚用户群,昭示着随着技术研发的持续深化,前沿的生命延长科技正在逐步贴近现实生活。

    关于寿命极限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拓展中。美国和新加坡的相关科研团队在权威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排除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人类的寿命上限可达150岁。这意味着长寿并非完全由先天决定,普通人也有机会积极地“把握先机”,搭乘抗衰老科技进步的快车道,探寻并践行一条专属的健康长寿生活之道。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