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文明交通 美好未来”理念,切实增强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素养,今年7月至9月,榆林市委文明办、市精神文明创建中心联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组织开展了10场别开生面的文明交通宣传活动。活动突破传统模式,创新采用“趣味+教育”宣教方式,吸引了3000多名群众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文明出行理念,收获了广泛好评与积极社会反响。
活动以公园广场、马路学堂、城市社区和学校为关键支点,点面结合,成功织就一张覆盖广泛的文明交通宣教网络。
广场活动寓教于乐,激活群众参与热情。在阳光广场、明珠大道等宣教现场,一系列互动环节设计得别出心裁:“模拟酒驾体验”让参与者直观感受安全风险;“典型事故案例剖析”以案说法,警醒众人;“交通安全知识问答”与“套圈抽奖”则让“文明礼让”“一盔一带”等核心规则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活动形式新颖、互动性强,吸引了大量亲子家庭踊跃加入。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交通安全知识,使文明交通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植根心田。
路口开设“马路学堂”,沉浸式强化安全认知。在长城路、沙河路等关键路口,宣教民警创新打造的这一课堂,直击“车窗抛物”等交通陋习,结合必备的交通安全知识,通过还原事故现场、组织沉浸体验等教学方式,让过往群众“零距离”感受交通违法的严重后果。这种直观生动的宣教模式,有效引导市民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显著增强了安全出行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
聚焦密集场所宣教,精准服务特定群体。活动深入市公共安全教育馆、长途汽车南站、长安路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量身打造主题宣教。现场通过“学知识、答问题、赢奖励”的趣味互动,吸引市民踊跃参与。事故案例展板区与知识答题区内容贴近实际,涵盖公共交通规范与出行安全要点;宣教民警则用本地真实案例“以案说法”,以“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并耐心解答各类交通疑问,真正“送法上门、服务到家”。
(新媒体责编:fujia1125)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