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主持研发的《复杂软土地基负碳劲性复合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成果,经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建筑学会专家委员会审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成果在中交一公局集团泰州江东华庭项目应用,该项目位于泰州市高港区,主要由22栋17-26层的住宅楼和10栋商业楼组成。
该研究成果聚焦复杂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地基处理关键技术难题。项目科研团队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及泰州市工程地质领域专家,通过土样试验、试桩检测、方案比选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开展劲性复合桩技术攻关,在桩型优化、施工控制与低碳建造等方面取得多项核心技术突破。
成果提出了“搅拌桩+预制方桩”协同作用的劲性复合桩新型结构体系,成功将原设计37米预制方桩优化为23米劲性复合桩(外桩为23米水泥搅拌桩,芯桩为22米预制方桩),显著提升桩体承载性能;创新提出“搅一插一”施工工艺,优化芯桩插入时机,将压入间隔由传统“搅三插一”调整为“搅一插一”,并将芯桩压入时间精准控制在4小时内,有效保障了内外桩协同受力;建立了水泥浆液比重动态控制标准,将泥浆比重稳定控制在1.5~1.714区间,单根搅拌桩水泥用量精确至10.29吨,实现材料精细化管理。
本技术成功解决了项目场地内9米深度范围内杂填土与淤泥质粉质粘土带来的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等突出问题,试桩检测极限承载力达550吨,超出设计要求值440吨,充分验证了技术可靠性。同时,该工艺大幅减少混凝土与钢材用量,降低碳排放约30%,节约施工成本约45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目前,该项目成果取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省级工法1项,发表论文5篇。已在中交一公局集团泰州江东华庭项目22栋住宅楼及10栋商业楼基础工程中全面应用,累计完成复合桩施工超千根,工程质量稳定可靠,获得建设单位与行业主管部门高度认可。(王育珑)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