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先行,标准不降!”这是由中交国际承建、三航局实施的阿曼YITI码头及海岸防护工程安全管理团队反复强调的理念。作为三航局在阿曼的首个落地项目,面对陌生环境与中外标准差异,项目团队没有简单“移植”中国经验,而是通过多轮沟通协商,推动中国标准与属地标准深度融合,在阿曼海湾畔筑牢安全生产的坚实防线。

2024年项目启动之初,团队就与业主、属地监理反复沟通中国安全标准。“我们不是额外加码,而是让每位工人平安回家。”项目经理马立明在沟通会上表明态度。为打消各方顾虑,团队系统梳理中阿标准异同,用详实数据佐证中国安全标准在复杂工况的价值。经过3轮联合研讨,各方达成共识:在符合属地法规基础上,全面引入中国安全管理体系,为项目再加一道“安全锁”。
起重设备防冲顶装置校验成为首个“试金石”。一台通过当地检测的履带吊,因防冲顶响应时间1.5秒未达0.7秒的中国标准被暂缓入场。面对供应商的询问,安环部部长杨泗兵耐心解释:“海上环境复杂,扭王块单体重达7.5吨,0.5秒迟缓都可能引发危险。”供应商听后虽感意外,但也愿意接受复检。3天后,优化过的设备将响应时间缩短至0.65秒并顺利入场,此后的设备入场都是如此。这次磨合,让各方更直观地理解了中国标准。

理念的渗透更需要细节的支撑。起初,部分外籍工人对高空作业佩戴五点式安全带、临水作业必须穿救生衣等中方规定不以为意。杨泗兵没有强制推行,而是收集同类项目安全事故案例,制作成多语言视频课件。当工人看到违规操作引发的事故画面,纷纷拉紧身上的安全带。课后,杨泗兵趁热打铁开展模拟风浪应急演练。强风模拟器启动时,一位巴基斯坦籍工人被吹得脚不沾地,紧抓安全绳感叹:“我明白它为什么重要了!”此后,防护装备逐渐成为工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护身符”。
标准落地更需创新赋能。扭王块安装需精准控制坐标和叠放顺序,工人习惯吊装后徒手微调,既低效又易夹伤。杨泗兵发现这一问题后,借鉴渔具钩形结构,与技术人员反复试验,研制出长1.2米的“安全钩”。借助这款工具,工人可在1米安全距离外精准调整块体角度,效率提升1倍以上,误差控制在厘米级。得益于这项小发明,项目实现了4451块扭王块安装零事故的安全纪录,也让中国标准在阿曼湾站稳了脚跟。
666个日夜,项目团队对中阿标准逐项比对、细化融合,最终形成了一套兼顾属地法规与中国标准的“双标融合”QHSE管理体系,从制度制定、培训执行到监督考核,每一环都写满责任与担当。(三航局 李信明 王心慈)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